来源:中国体育报
时间:2024-01-17
去年,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特别是成都大运会,在举办期间及闭幕后,为大学生们津津乐道,国内多所高校将其作为“大思政课”的平台和课堂,深挖成都大运会的思政元素,结合学校与大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
一是认真践行了新发展理念。从场馆设计建设到文化元素的展示,从比赛场馆布局到确定“成都成就梦想”口号,从确立办赛理念到实施惠民工程,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
二是丰富了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展示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的最新成就。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每名运动员都在心中坚守为国争光的信念,在赛场上放飞顽强拼搏的梦想,将强烈的爱国情感融入激烈的竞技中。
三是折射出中国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成都大运会期间,无论是运动员、志愿者,还是观众,中国青年都给人以自信、阳光、理性、向上、团结、友善、互助、热情的感受。他们良好的表现,感动了世界各地的朋友,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还为中外合作交往架起新的桥梁。
四是展现出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发展活力。成都大运会的形象元素无不蕴含浓浓的“中国风”和“巴蜀韵味”。精心选定的文化展示交流点位、内容丰富的文化观光体验区……让来宾深切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
成都大运会是大学生的运动会,是青年学生的集体狂欢,因其亲近青年、关乎青年,洋溢的思政元素对青年学生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继续弘扬成都大运会释放的独特德育功能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要使其充分发挥,必须找准教育的切入点与契合点,在教育形式和方法上不能简单僵化、硬贴标签,而应用心用情、适时适事、润物无声。
以党史国史教育为切入点,通过第一个百年历史的变化,特别是国家、民族由积贫积弱,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巨变,结合成都大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学生们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体育强国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以课程教学尤其是体育教学为切入点,结合中国健儿在大运会上的优异表现,进行中华体育精神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们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克服困难、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引导青年学生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以此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
以文化宣讲为切入点,通过成都大运会展现出的中国文化的魅力与活力,引导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及蕴含的民族智慧,不断增强青年的文化自信。
以成才和励志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褒扬中国青年在大运会上的表现,使学生们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使命,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志气、骨气和底气。(转自1月9日《中国体育报》07版)